「减脂增肌」19个月,锅圈食汇迎来净利润翻倍
8月4日晚,锅圈食汇食品(02517.HK)交出了一份2023年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。
财报显示,锅圈食汇食品营收32.4亿元,同比增长21.6%,净利润1.9亿元,同比增长122.5%,创上市以来最佳增速;门店规模10400家,较去年同期净增740家,重回增长通道。
零售市场,连锁品牌拼的是门店规模,更是单店盈利模型。细剖这份半年报,锅圈食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同店效能激活。根据财报数据推算,今年上半年锅圈食汇单店的营收较去年同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,老店自我造血能力在持续加强。
早在2023年,锅圈食汇的门店就已破万。今年3月,锅圈食汇喊出了“下一个五年,门店总量要达到2万家”。而眼下抢眼的财报数字显示出,锅圈食汇对第二个万店目标,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想象力。
01
减脂增肌,“蹲苗”重新激活锅圈食汇
在农业生产上,“蹲苗”指的是作物幼苗阶段,农民会采用控水、控肥、控温、假植、断根等手段,让地面的茎叶不旺长徒长,而是让根系向下深扎,并发出更多的新根。
2023年的锅圈食汇,就面临这样的抉择时刻:是让地上的“茎叶”继续徒长,还是停下来“蹲苗”,培育地下的根系。
当时,五一小长假刚过去,在市场普遍预期消费会回暖情况下,锅圈食汇的管理层发现,门店的客单价有下滑趋势,因此,快速推出调整策略,决定不再开新店。“这一年半,我们采取了保守的发展策略,先稳住大盘,保持小增长,快速调结构”,今年3月,杨明超在与投资者交流时坦承。
这些结构调整,覆盖门店结构,加盟商架构,区域结构等。尤其是,加大扶持经营能力强的加盟商,激励他们开多店。同时,调整一些不盈利的区域。
在锅圈食汇内部,这次调整被称为“蹲苗计划”。从最新这份半年报看, “蹲苗”使锅圈食汇的“根”,扎得更深,门店质量已获得显著提升。
具体来看,锅圈食汇的同店激活有三大引擎。
一是场景延展与会员深耕带来的复购率提升。
原本定位于食材零售的锅圈食汇在去年将战略定位调整为“社区中央厨房”,通过拓展烧烤、精酿啤酒、西餐等品类,增加了早餐、儿童餐、西餐等消费场景,从而,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。简言之,只要在家吃饭,锅圈食汇就可以成为选择,用杨明超的话说是,“吃透嘴巴的复利”。
同时,深耕会员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5年6月30日,锅圈食汇注册会员5030万,同比增长62.8%;会员预付卡储值金额达到5.9亿元,同比增长37.2%。
二是品类扩张与套餐化,推动客单价增长。
目前看,锅圈食汇已经新增汤料、冰品、精酿啤酒等高毛利品类,SKU从食材向“厨房解决方案”延伸;丰富套餐选择,包括“牛排自由”、“小龙虾自由”、“烧烤集装箱”等,“毛肚自由套餐”也进行了产品升级。
三是数字化、AI等技术应用带来的单店提效。
AI无人零售延长营业时间,提升单店营收。郑州市福元路的锅圈食汇首家门店,门店加装无人零售设备的整体费用在3600元左右,运行几个月下来,平均实现了7%左右的单店营收增长。
“蹲苗”成功的锅圈食汇,还在继续增肌。
“先有高质量门店发展,再有加密门店”,杨明超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。目前,锅圈食汇的加盟商在“聚焦”,270多位大加盟商销售占比达到了整体销售的23%。锅圈食汇与这些加盟商携手,正对单店模型进行持续迭代,计划将单店营收由两三百万拓展到四五百万。
02 扩张新动能:供应链深入上游,渠道加速下沉
“蹲苗”的目的,一是让根扎得更深,二是催发新根。对锅圈食汇来说,老根更粗壮,新根也会茁壮成长,从而,有了快跑的体力与耐力。
“老根”方面,一直以来,锅圈食汇核心优势在于以自有工厂+单品单厂模式实现“低成本低价”,但正如杨明超所说,“价性比不是消费降级,而是消费升级,低价下的高品质,要求产业升级才能做到。”
今年,锅圈食汇的产业链动作继续:锅圈食汇澄明食品10万吨级菌汤工厂已在四川广元正式投产,7月宣布投资4.9 亿元在海南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。随着更多自有工厂的建设,其“低成本低价”优势得到巩固。
“新根”方面,锅圈食汇在过去一年半的探索中,找到了新店型、新市场以及新空间。
去年,锅圈食汇的乡镇店模型就基本跑通,2024年净增乡镇店287家。今年上半年,乡镇店模型进一步被验证成功,即150到200平的大店+B、C一体化+大包装+高蛋白产品。
位于中原腹地、郑州西南的新密市超化镇店,2023年底成为锅圈食汇的乡镇店试点。目前店铺面积近一百平,9.9元一斤的肉丸、7毛钱一根的雪糕、一元一串的烤串等应有尽有,超过20%的营收来自于小B客户。
正经历消费升级的下沉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,锅圈食汇切中的是这个市场里的“真空地带”:下沉市场消费者也想吃菜,吃丸子,吃烧烤,但市场供应不足,专业品牌不多,价格不透明。对他们来说,锅圈食汇带来的不仅是更标准化的菜品与三餐选择,还有更便捷的生活方式。
“我们这里一个乡镇,蜜雪冰城这些品牌都有,锅圈食汇开了至少有6年”,一位家在河南某小乡镇的消费者分享道。“每个品都不错,都是经过试卖、品尝最后上架,口味品质都挺好的”,一位安徽的店主经常向乡亲推荐好吃的食材。
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乡镇店净增270家,总数超过2000家。未来5 年,锅圈食汇计划新增1万家门店,新乡镇店将是重点拓展的店型。 “中国有30000多个乡镇,锅圈食汇现在只覆盖了不到两千个,空间还很大”,杨明超满怀信心。
此外,锅圈食汇还将加码即时零售等新渠道,无人零售等新店型。「零售氪星球」获悉,下半年锅圈食汇有可能会推出新品牌——“锅圈食汇小厨”。该品牌将对标京东的七鲜小厨和美团的浣熊食堂,在门店引入炒菜机器人。消费者在门店选购菜品后,经炒菜机器人现场加工直接带回家。
经过一年多的调整,锅圈食汇为自己找到的另一条“新根”是会员运营。一方面,去年开始搭建自身的会员运营系统,今年会员运营仍然是重点,甚至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部门;另一方面,锅圈食汇也在注重社区运营,借此提升品牌满意度。
“一个企业的成长,不能只靠数据和规模,更要扎根在人民的生活里,嵌入社区的肌理中”,如杨明超所说。今年,锅圈食汇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相关温暖邻里的活动,共同持续打造“锅圈食汇邻居节”IP,深扎社区做品牌运营。